南方都市报:更应关注招嫖法官是否以权谋私

2013年08月05日03:39  南方都市报

  上海高院法官涉嫌集体嫖娼,近来此事成为舆论焦点,上海高院的回应显示,网友举报对象确为上海高院在职人员,种种迹象表明,此次举报证据确凿,目前还有大量视频证据尚未公开。上海市纪委官方微博昨日消息称,涉事4人已停职接受调查。    

  目前调查逐步展开,接下来的发展尚难预估。有报道提及,爆料人历时1年收集相关证据,可见事件可信度极高。目前此事之所以引发如此大的舆论反响,首先源自法官的特殊身份,主持正义乃法官之职责,此群体对法律谙熟于心,肯定知晓嫖娼行为与当前法律规范的冲突。他们本应信仰、敬畏法律,如今招嫖丑闻暴露了他们的另一面,招嫖现象并不新奇,真正让民众愤懑之处在于犯事者是一群法官嫖客,面对这一群体,显然不能简单用“人皆有七情六欲”来解释其所为。丑闻爆出后,尴尬的不仅是那几位平日冠冕堂皇的法官,法律甚至法治亦在某种程度上蒙羞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此次举报人在取证过程中本来极有针对性,视频中的法官之一赵明华是其主要的举报对象,其他法官皆是“躺着中枪”。因为有这样的细节,如今看待这样一起事件,其个人色彩显然得以淡化,据此,上海高院的法官群体难免都要受到审视。

  考虑到当前的举报行为并非全然为了公共利益,举报人行为背后亦有着个人诉求,因此,对事件的关注不应局限于个别法官乃至法官群体的日常行为规范,更应注意的是,举报人是出于何种个人动机,冒着风险曝光法官的阴暗面。最新的报道显示,举报人对自己涉及的一起民事案件判决有严重质疑,而该案原告及其律师均系赵明华亲属,因此他认为,赵明华可能在案件审理中进行干预,影响了案件的公正裁决。照此说法,举报人的揭发,是在遭受司法不公后对涉事法官的“合法的报复”。

  法官利用职务之便影响司法判决,这是弱者遭遇中常见的片段,一旦失去司法保护,个人往往只能用非常规手段来维护自身利益,或通过充满报复色彩的行为来弥补个人的不幸遭遇。在此次法官涉嫌集体招嫖事件中,法官行为不检点值得批判,此现象展现了当前中国社会司法现状的阴暗一角,事实上,当前舆论也多聚焦于此,但批评不应局限于此,接下来更须呼吁纪委等部门调查涉事法官的日常职务行为,其是否真的如举报人所言存在以权谋私现象。

  若招嫖行为确为事实,涉事法官定将受到相应处理,但其所受到的惩罚也必然有限,和以权谋私行为的危害相比,前者显然小得多。如果的确存在以权谋私现象,那么,涉事法官将要受到更为严厉的问责,惟愿接下来的调查结果能对此做出回答。

(原标题:[短评]更应关注“招嫖”法官是否以权谋私)

看新浪新闻赢iPad mini
分享到:
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
猜你喜欢

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

  • 新闻上海4名法官涉集体招嫖被停职调查
  • 体育世游赛孙杨1500自夺冠 获最佳男运动员
  • 娱乐韩红因涉嫌挪用汽车牌照遭罚款5000元
  • 财经娃哈哈多美滋涉进口恒天然毒菌乳粉
  • 科技传携号转网增三省试点:成功率低存隐忧
  • 博客钟凯:奶粉里的肉毒杆菌哪来的?
  • 读书令美国刮目:戴笠预测日本偷袭珍珠港
  • 教育清华生笔试第一当城管 高考录取